top of page

從手風琴出發的無限可能

講員: 張瀚中老師 (阿雞老師)

 

「……你們問我怎麼用橡皮筋solo?」
為了解答大一同學們的好奇,這場講座由這個神秘的環節和大家的笑聲拉開序幕。

「1920年的黑人因為買不起昂貴的樂器,所以把橡皮筋綁在水盆中間,就成為了橡皮筋版的Double bass,再使用電容式麥克風就可以收出振動的效果。其實這很容易……不過不是我今天的主題,哈哈。」

 

 

 

ㄧ、手風琴原理

 

回歸正題,身為台灣手風琴協會的理事長,張瀚中老師(阿雞老師)本日的神聖任務是來此進行一場手風琴的小小推廣。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阿雞老師並未讓這場教學流於文字與理論的闡述,而是不辭辛勞地扛來許多讓人目不暇給的昂貴樂器,並一一現場演奏和介紹了起來。

 

「以前的年代裡,有錢人邀請朋友在室內一起Chill時總是需要音樂助興,在這樣的空間裡所演奏的就叫做沙龍音樂。手風琴即曾是沙龍音樂的代表樂器。」

第一款被介紹的是拜占庭風格的義大利式手風琴。「發聲的方式是簧片振動以發出聲音。最早的原型是笙,傳到歐洲後因為沒有竹子,就使用金屬來製作簧片。」

「而手風琴的演奏原理就是控制按鍵和風箱之間的關係,管風琴和口琴也是類似的。首先推動風箱,但因為它是封閉的,理論上應該不會有聲音;所以要再配合按鍵進行控制。」

阿雞老師邊說邊移動著,每當右手按下按鍵又放開,聲音就像被切斷一樣地出現又消失。

 

「可以透過背後的變音器去控制各式各樣的音高,簧片會導致按下去發出的音不是你想像的、有些甚至是泛音。

所以你如果有絕對音感會很痛苦,因為譜上寫的跟你聽到的不一樣。並且吹出去和吸回來的音也是不同的。

 

還有,你越有錢就能買超多簧片以取得超多種音高,但代價是樂器會越來越重,重到你再也不想把它帶出門。」

 

「只要能對音色表現控制自如,就可以演奏出像電玩一樣活潑搞怪的風格,也可以演奏動物森友會的歐式溫柔風。」

阿雞老師當場身體力行地即興了兩段演奏,果然如他所說,同一把手風琴在他手上瞬間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音樂色彩。

「有沒有學過合成器的同學,不覺得這種音色聽起來很像方波的聲音嗎?那你們猜猜手風琴本身是什麼波形?」見大家一臉迷茫,他笑哈哈地解套:「……不,我也不知道,別緊張。」

 

手風琴被分為四大類:“PianoAccordion”“Chromatic Accordion”“Diaronic Accordion”“Bandoneon”。

阿雞老師目前使用的是按鍵式的ChromaticAccordion,音色上聽起來很像口琴,但不同於只能同時發出兩個音的口琴,它只要同時按多少鍵就有多少音。這也算是現代手風琴最早被普及的款式,後因部分音樂人認為其排列邏輯太過難以理解,進而衍伸出加上鋼琴鍵盤的Piano according。

「但我認為這種款式太沒效率了,因為琴鍵的距離太寬,彈奏難度大增。」

此外,阿雞老師又提到該手風琴上一個十分引人好奇的特色項目:由根音及和弦組成的自動伴奏系統。

「但這是獨家的需求,因為後來amplifier、卡拉OK伴奏機的普及使這東西的存在價值驟降了。不過它依然是個有趣且偉大的發明。

 

二、相關音樂風格

 

簡述完原理之後,接下來是能更直觀地讓大家產生興趣的音樂風格展示環節。

 

「無論是義大利的Polka、南美洲的Zumba、風塵場所的Tango、北投的那卡西……所有音樂都有它特定的節奏。而音色就更妙了,因為同個音樂風格,在不同國家會用不同音色來呈現。」

 

手風琴適合的場合並不侷限於少數,但要說有什麼最著名的特色,果然還是少不了「異國感」。

而要達成異國感除了注意和弦部分,還有旋律也可以改成歐洲音樂常有的進行模式、加入裝飾音或切分音等等,挑戰複雜性與神秘感的上限。

「總之結論就是,不管什麼風格都可以想辦法改造、加入手風琴的元素。甚至它也能取代其他樂器的功能,比如用簧片調整出替代弦樂的音色,或者以高音替代piccolo,另外風箱也可以模仿管風琴等等。」
「手風琴的聲音可以是種媒介,善用各種媒介讓大家覺得很炫的話就贏了,至於如果沒人發覺你用了什麼就代表是你的失敗。」

 

接著阿雞老師展現了好幾首自己參與過編曲的作品之譜面,探討和弦、節奏等等細節,讓大家實際體會他所闡述的那些事。

解釋到複雜之處時,他半開玩笑地說:「樂理不好的同學,再見了!啊,看不懂簡譜的人可以舉手一下,沒關係,還這麼年輕我不會說你人生沒希望啦,慢慢來。至於有絕對音感的同學,我可能和你們聊不起來,哈哈哈哈。」

有些作品在Demo階段時很單純平凡,而老師運用自己的品味,以各式各樣的手法進行編曲,讓它變成了足以吸引人到最後一刻的精彩歌曲;有些則是經過改編以後儼然成了另一種風格,或者本身的風格就十分特別。

「比如這首的編曲過程就像被催眠一樣。我為它去研究了埃及、羅馬音樂,跟歐洲的音樂確實不太一樣,主旋律之外還有一條拍子不固定的旋律一直在彈。

整個主題跟催眠有關,在聲響上也要特殊設計。於是我挑戰寫了4、5、6、7拍的solo,完全不管其他東西、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地編完,沒想到居然一次就通過了,自己也不敢置信。」

 

三、結語

 

最後,阿雞老師還語重心長地提點了一些我們在作曲編曲中容易陷入的迷思。

「你們都時常被Quantize的框架給困住,其實旋律線不用太被侷限,尤其鋼琴聽起來一定要有點雜雜的,這才是它的精神核心所在。」

「左右手要互相拉扯打架、四連音彈得像五連音,有各種自由的變化才能激發出火花和生命力。這是必須學習的精神,無論歐洲音樂、Jazz、shuffle、Tango……都一樣。

若是像我這樣經過歐洲音樂訓練的人,彈出來就是會有一種Style,不會被譜面限制——除非團員都已經被Quantize,那也就只能配合了。如果大家都有Fu的話,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筆者本就對手風琴這一充滿著異域風情的神秘樂器充滿了好奇,也對於相關的各種音樂風格十分著迷,但能夠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十分稀少,因此一直不能真正得其門而入。

而今日最大的收穫,除了能親眼見識如此精湛的手風琴演奏、深入暸解樂器與譜面的運作原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阿雞老師在音樂之海中悠遊時那種滿腔的熱情與自信。

誠如今天的講座標題,手風琴確實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但或許更應該說,只要對自己手中的音樂抱持真誠的感情並為之勇於開拓前行,無論是任何樂器或曲種,都能開闢出一片無邊無際的天空。

 

 

 

 

20230928 北藝大MIT二年級陳蝶兮 撰文

bottom of page